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 适港产业不断扩大

来源:万博max    发布时间:2024-07-18 21:18:37 admin

  夏季的城市热力四射,夏日的天津港蓬勃兴盛。驻足港口岸边,“中远海运阿根廷”轮从这里驶向南美洲,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生鲜食品丰富着京津冀百姓的餐桌,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吸引世界游客……刚刚闭幕的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九大主题展区聚集了420余家参展企业,迎来了超过70个专业参观团,累计吸引观众超6.8万人次,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天津。

  习在天津视察时,要求天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沿着指引的方向,我市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了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充分的发挥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天津以港口优势资源汇聚航运要素,牵引临港产业,促进城市发展,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孕育出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我是天津港数字人‘天天’,让我来为您介绍天津港……”刚刚闭幕的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再次“盛装”亮相。

  “‘天天’是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研发应用之一,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我们刚发布了PortGPT1.0。未来,通过港口大模型,AI(人工智能)有望推动替代人工实现码头作业现场24小时智能监控。”天津港集团科工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强说。

  天津依海而建,因港而兴。近年来,我市从始至终坚持改革开放,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持续推动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建设,以海上门户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着力塑造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开放新优势。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天津港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的“点睛之笔”。

  作业区内,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与自动化设备默契配合,风机叶片迎风转动,岸桥、集卡等曾经的“碳排大户”用上了清洁能源。2023年1月17日,这座码头升级为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

  “一年多来,码头提送箱在港作业时间减少26.2%,远洋干线%,吞吐量持续增长。”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说。

  不久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型“现代南安普敦”轮靠泊,每小时209自然箱的作业速度让码头再度刷新船舶所在航线全球纪录。

  天津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海陆交汇点之一,拥有畅达腹地、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的公路网、铁路网;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在腹地设立了120多个营销中心,拥有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147条集装箱航线。

  由海向陆,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发运中欧、中亚班列超过300列,60%以上外贸货物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持续推动京津冀对外开放水准不断提升。

  由陆向海,天津港70%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天津以外地区,赤峰、包头等地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全程“一单制”,上半年完成海铁联运量69.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8%。5月以来陆续开通中远海运南美东线、中远海运美东线、达飞海运中美线等新航线,使天津至巴西交货期从原先的54天缩短至40天,冷箱装载能力提升近一倍,更好服务天津口岸外向型经济发展。

  改革,激发出“海上门户”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肩负起北京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的使命。

  天津港集团开通至北京大红门、北京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于北京CBD设立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设立天津港集团雄安新区服务中心,把港口“搬”到京冀企业“家门口”。

  今年1月天津港集团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入驻雄安综保区后,天津港—雄安新区绿色通道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已完成多票海运进出口业务,服务中心设立至今已累计操作集装箱超4万标准箱。

  “越来越多周边省市企业选择经天津港出海,因为高效、快捷、有保障。”河北雄安泛思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陈彦虎说。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48亿吨,同比增长3.1%;集装箱吞吐量1188万标箱,同比增长4.6%,再创历史新高。

  以改革激发活力,借势而上,以港兴产、以港兴城,天津港正全力打造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动力源”。

  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谋发展,天津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抢抓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红利,持续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相继出台了《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有关政策……

  制度创新优势与历史机遇交汇叠加,在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举措推动下,港口优势货类与天津优势产业双向发力,航运物流、冷链运输、造船、航空航天、融资租赁等一大批适港产业持续集聚,推动“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天津经开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让这里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沃土。如今,集成“开发区+自贸区+综保区”创新优势,经开区港产城融合发展亮点频闪。

  上半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瑞茂通集团在经开区成立天津锦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短短几个月,锦华供应链公司即通过服务瑞茂通集团在天津港等港口开展铁矿等大宗贸易业务,完成贸易额1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完成贸易额超30亿元。

  在泰达MSD,中集物流、振华物流等一大批航运领军企业集聚。“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泰达航运基地,为区域航运产业聚集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效应。”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经开区航运产业全年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税收近4亿元。随着“航运+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水准不断提升,目前,经开区已汇集各类航运企业超500家,逐渐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备、集群效应突出的现代化航运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催生”了融资租赁,也让东疆综保区跃升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船舶海工租赁中心。上半年,东疆综保区共完成105艘国际船舶、4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资产规模约40.5亿美元,船舶租赁业务同比增长25%,船舶、海工跨境租赁业务继续全国领跑。

  通过构建“自贸区+综保区+港口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今年以来,东疆综保区已聚集国内水路运输企业41家、营运船舶140艘、运力达358万载重吨;完成二手车出口1.3万台,出口额3.35亿美元,占全市80%,同比增长约5倍;冷链产品进口占全市五成以上,京津冀“城市大冰箱”名副其实。

  作为天津乃至全国开发开放前沿,也是港产城融合发展重要承载地,滨海新区已形成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海洋文旅、航运服务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规模达3300多亿元。

  7月8日,空客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架在津完成总装的飞机。在龙头项目带动下,今年1至5月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8%。

  保税维修经营事物的规模拓展到滨海新区全域,今年1至5月我市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45.2%。

  邮轮产业更激活了文旅协同“一池春水”。上半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共接待进出境旅客16.8万人次,稳居北方第一,落地“邮轮入境免签”“国内采购+保税供船”业务,邮轮旅游与陆上游联动,宜居宜业宜游的港口城市活力尽显。

  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专门设置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成就展区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展会期间,一场65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重量级签约,覆盖船舶运力、航运新质生产力、航运金融等多领域;河北区、和平区、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还举办了54场专业推介会和经贸洽谈活动,达成意向投资约14.1亿元。

  滨海新区副区长杨玉建表示,围绕航运领域企业,滨海新区将推动通道优势转化为结算和销售优势,吸引贸易总部企业注册;引入冻品分解、包装、加工、结算、航运调配等环节企业,积极与央企、航运物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我市正逐步推动产业融合,推动物流与贸易、港口与制造业联动协同发展。

  “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天津,借助港口这一‘硬核’优势进行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围绕港口的梯次产业格局正逐渐完备丰富。”天津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研究所所长石森昌说。(天津日报记者:万红)

产品中心

成功案例

技术支持

新闻资讯

131-1140-8288

周一至周日 07:30~21:30

万博max